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反渗透 >> 反渗透发展 >> 正文 >> 正文

火电厂脱硫废水资源化回用的工艺流程

来源:反渗透 时间:2023/4/22

随着国家水资源相关的环保政策、法规的逐步实施,废水减排、回用及零排放工作已成为火力发电厂的重要任务之一。在深度节水工作开展的基础上,火力发电厂最终产生的末端废水主要为脱硫废水。由于脱硫废水成分复杂、含盐量高、致垢性强,较难实现零排放及回。

现阶段真正实现脱硫废水回用并达到零排放的电厂很少,主要采用的是蒸发结晶工艺。通过对脱硫废水进行蒸发、浓缩、固化,回收蒸发过程中产生的冷凝水,同时将废水变为固态盐外运,实现废水零排放同时对废水进行了回用。但该工艺投资成本、运行费用均较高,并且系统较为复杂,难以推广。

脱硫废水中盐主要以1价盐NaCl和2价盐Na2SO4、CaSO4、MgSO4为主。2价盐中CaSO4、MgSO4与脱硫塔内的脱硫浆液主要成分相同,可直接回收至脱硫塔内。针对上述水质特点,考虑将脱硫废水中的1价盐和2价盐进行分离,分离出的2价盐直接回收至脱硫塔内,1价盐则可以进一步浓缩,对其NaCl进行资源化利用,提出新的脱硫废水资源化利用工艺。

主要工艺流程

将脱硫废水经预沉后,采用超滤进行过滤,去除脱硫废水中的悬浮物;超滤出水采用纳滤进行1价盐与2价盐的分离,纳滤膜属于离子分离膜,它可将废水中的1价、2价离子进行分离;经纳滤膜处理后,2价离子会被截留在纳滤浓水侧,1价离子透过纳滤膜进入纳滤产水测,因此经纳滤处理后,脱硫废水中的2价盐CaSO4、MgSO4截留在纳滤浓水侧,直接回收至脱硫塔,1价盐NaCl进入纳滤产水;纳滤产水进入反渗透进行浓缩,反渗透产水进入回用水箱回用,反渗透浓水进入电解制氯系统;反渗透浓水为浓NaCl溶液,通过电解制次氯酸钠系统电解生成次氯酸钠溶液,可直接作为杀菌剂使用。

该工艺在脱硫废水资源化利用的同时,实现了脱硫废水的零排放。其核心系统为超滤、纳滤,但由于脱硫废水悬浮物含量很高,并且结垢倾向很高,因此超滤系统是否能够稳定运行需要通过实验进行验证;同时纳滤虽为离子分离膜,但对不同水质的分离效果也不尽相同,也需要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1、超滤

采用浸没式超滤装置,超滤压差为负值,正压对应运行区间为系统反洗时压差。超滤系统压差在-2.72~-4.17kPa波动,压差无明显上升趋势。脱硫废水水质差,悬浮物、结垢离子含量均较高,直接采用超滤过滤存在一定风险。但从采用浸没式超滤对脱硫废水直接进行过滤,在控制较低通量时,超滤系统运行稳定,通过定期水汽反洗即可有效控制超滤膜污堵速度。

超滤产水浊度基本稳定,除个别测点浊度大于0.5NTU外,其余测定浊度在0.1~0.4NTU波动,多数在0.2NTU左右。较高浊度是反洗刚结束时测定,瞬时产水浊度会有所增高。脱硫废水直接通过浸没式超滤过滤,过滤产水SDI均3。

2、纳滤

纳滤实验进水为超滤后脱硫废水。经超滤系统过滤后,能够有效去除脱硫废水中的悬浮物,但对离子含量无去除效果。脱硫废水致垢离子含量高,而致垢离子不会透过纳滤膜,从而在纳滤浓水侧被浓缩,因此纳滤系统应控制合理的回收率,以防止系统结垢。计算不同回收率下浓水侧致垢离子过饱和度,结合阻垢剂防垢性能,选择30%回收率进行实验;同时考察低回收率和高回收率条件下的纳滤性能,分别在20%、50%的回收率条件下进行实验。

不同回收率条件下,纳滤进水压力相差不大,回收率50%时,进水压力略有升高,纳滤进水压力受回收率影响不大。回收率20%时系统压差低于回收率30%、50%时压差,在67~69kPa波动;回收率提高后压差有所提高,在69~72kPa波动。整个实验过程压差无明显上升趋势,基本保持稳定,纳滤系统未出现明显的污染现象。因此表明,纳滤系统控制合理的回收率,并配合阻垢剂,可有效控制致垢性离子形成盐垢。

结论

采用超滤系统、纳滤系统对脱硫废水进行处理,膜系统运行稳定,无明显污堵现象。超滤-纳滤-反渗透-电解制氯工艺能够有效对脱硫废水中的离子进行资源化回用,同时实现脱硫废水的零排放。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43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