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反渗透 >> 反渗透发展 >> 正文 >> 正文

遇强则强几大膜法强强联合处理大豆加工

来源:反渗透 时间:2023/5/9

  大豆是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距今已有五千年的种植历史。研究表明,大豆含有20%左右的脂肪40%左右的蛋白质及维生素,营养丰富,除可供直接食用外,可用于生产酱、酱油及各种豆制食品。大豆的茎、叶、豆粕及粗豆粉可作为肥料和优良的牲畜饲料。豆粕经加工可制成组织蛋白、浓缩蛋白、分离蛋白和纤维蛋白等多种食品。据统计,大豆在工业上的用途约超过种。

  目前国内大豆工厂基本上是从原料中提取1/3的蛋白质、1/3的碳水化合物后变成废渣被低价处理,1/3的乳清蛋白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的混合物被视为废水直接排放,资源利用率低,综合效益差,还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因此,如何从大豆加工废水中提取乳清蛋白和低聚糖、回收再利用或达标排放是解决能源危机、资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重要问题。

  目前,大豆加工废水的处理方法应用主要有厌氧—好氧生物处理法、蒸发浓缩法、发酵法与超滤-反渗透-电渗析法等。厌氧-好氧生物处理法处理效果不稳定,受生物细菌种类和活性影响较大。蒸发浓缩法因能耗高、设备投资、运行费用高,难以在工业上推广。发酵法制得产品的质量差,多为小分子蛋白糖,浓度低。超滤-反渗透-电渗析法存在膜污染及设备操作复杂等缺点。

  德兰梅尔采用集成膜技术对原有工艺进行深度改良,充分利用膜的特性进行优化处理。改良后的工艺包括预处理、超滤处理、纳滤处理和反渗透后处理几大步骤。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膜(   1、采用复合膜系统(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充分利用其截留和分离系数较大的特点,整个过程中去除大量的杂质成分,实现了蛋白、糖与盐的分离和浓缩,为后续的回收利用提供了良好条件。

  2、整个分离过程在密闭系统中进行,无需进行高温加热,有效避免和减少热量及氧气对食品口感和营养成分的影响,有效提高所需产品的质量。

  3、采出水可作为循环水补充水,大大节约了水资源的消耗。

  4、整个过程不需要添加任何物质,不增加额外处理工作量。

  5、设计在线再生清洗和排污装置,降低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生产效率。

  6、常温常态处理,无任何相态变化。能耗低、运行成本低。自动化程度高,易于操作和维护。

  大豆加工废水的处理与回用一直是大豆生产行业面临的棘手问题。随着膜分离技术的迅猛发展及日渐成熟,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使用。膜分离技术、膜浓缩技术正慢慢成为废水处理工艺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4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