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法废水回用系统设计要点
预处理的选择(石灰处理、传统多介质过滤器、MF/UF、MBR膜生物反应器)
氨氮的脱除
硅的脱除
微生物的控制选择(飞氧化杀菌剂、连续或脉冲式投加)
有机物、氧化剂的控制
污堵的控制
结垢的控制
反渗透或纳滤的选择
膜通量选择
回收率选择
膜元件的排列
能量回收的选择
设备备用的选择
清洗方式
01
预处理选择
石灰处理、机械过滤器
-适合于水质极差、极复杂和波动极大的废水
-硬度、重金属、硅、有机物、细菌
-成熟的运行经验
-占地大、劳动强度高、污泥量大
MF/UF预处理
-SDI和浊度低,可降低因此所造成的污染
-占地小、自动化程度高
-沉渣少
-成本在近几年将大幅度下降
-纤维强度、脱除有机物及运行经验仍需积累
02
氨氮的脱除
反渗透对氨氮的脱除率较低,并随pH值变化,通常为70%~95%,脱除率随pH的增加而降低
去除氨氮最有效的方法是离子交换
-离子交换对氨的脱除率在99.8%以上,几乎完全去除
-操作简单、再生比耗极低、设备空间小、废水量极低(<2%)
03
膜通量选择
传统预处理
-RO回收率:建议70-75%
-单元件回收率:<12%
-系统平均通量:10-10.5gfd
-单元件通量:<13gfd
-两段式6-7芯膜壳或三段式第三段前增设段间升压泵
MF/UF预处理
-RO回收率:建议70-85%()
-单元件回收率:<14%
-系统平均通量:10-12.5gfd
-单元件通量:<15gfd
-两段式6-7芯膜壳
-高回收率时容易在最后一段出现Ca3(PO4)2或CaF2沉淀及有机物污染
一般设计要点
通过安装产水节流阀(产水背压阀)或者段间增压泵来促进前段和后段的平均渗透通量接近平衡
-保证单支膜元件的渗透通量不超过系统平均通量的20%-30%
-更短的压力容器中的膜元件容易清洗恢复,例如5支装的压力容器优于6支或7支装的压力容器,但考虑到投资成本,6支和7支装的压力容器仍然被优先采用。
为了提高系统的回收率,可采用三段式设计,通常在第三段前设置增压泵,并使每一段的流量能够分别控制,否则系统将非常难以操作,或者设置独立的浓水回收系统。
推荐进水有机物指标的要求
抗污染反渗透膜元件的进水有机物:通常COD<10mg/L(95%的运行时间)最高COD<40mg/L(<5%的运行时间)注:COD在此不是绝对指标,此处的该指标以市政污水中的生活有机物为指标,对于工业废水系统中有机物种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该COD指标将按照具体有机物种类及有机物分子量分布进行重新考虑。抗污染反渗透膜元件的进水微生物:通常BOD5<20mg/L(95%的运行时间)最高BOD5<40mg/L(<5%的运行时间)其他进水条件要求(如悬浮物、胶体、难溶或微溶无机物、氧化剂等的含量)与标准反渗透膜元件的指标相同。为了及时了解水质变化动态,尤其是为了及时监督废水排放,目前国内外已广泛采用TOC检测。TOC与COD、BOD5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不同行业相关系数不同。当水体中有机物的组成相对稳定时,TOC与COD之间具有稳定的相关关系,只要经过对照实验,就能找到相关系数。例如日本总结出在四种行业排放的废水中COD与TOC的相关系数。04
大型废水反渗透设计
一般设计要点反渗透系统的高压泵由变频调节控制
每段产水的流量和压力可以测量和控制,建议在第一段产水管道上安装背压阀门、流量计及压力表等
反渗透系统设置开机/停机时的低压冲洗功能
也可采用反渗透产水短时冲洗整个反渗透系统的步骤,每次约10min,次数为1-3次/d
微生物控制(氯胺pH<7或每周3h10-30ppmDBNPA活性成分投加)
系统回收率选择当回收率≤70-75%,系统更安全,产水水质更好
许多废水项目当回收率>80%时,清洗频率大幅度增加(2x-3x)
建议主反渗透装置采用70-75%回收率,如果要提高系统的回收率,建议再设计独立的浓水回收系统
浓盐水回收系统采用不同的阻垢、更短的压力外壳及流到最宽的抗污染膜元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