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对膜的认识和研究具有悠久的历史,而对膜分离技术的研究只是从20世纪30年代后才开始的,50年代后开展更深入广泛的研究,并获得迅速的发展。其主要标志是各种类型有实用价值的合成膜纷纷出现,各种膜分离过程陆续被确立,并在海水淡化、苦咸水淡化、工业给水处理、纯水制备、各种工业废水处理以及某些特殊化工过程中得到推广和应用。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说一说反渗透膜的发展及应用!
反渗透(RO)是一种高效节能技术,将进料中的水和离子分离,达到纯化和浓缩的目的,无相变。一般不需加热。工艺过程简单,能耗低,操作和控制容易,使用范围广。反渗透膜只允许特定物质通过,其他物质部分或全部被截留。膜的溶质分离和渗透水通量取决于所选择的膜材料、膜制备方法、膜的结构。
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张可实用的反渗透膜,标志着现代膜科学技术的诞生和膜工程技术的开始。起初,RO技术是一种较为经济的海水淡化技术,随后逐渐应用到水处理、化工、生物制药、环境保护等方面。
我国在年将此技术应用到电厂的水处理,近年来,由于纯净水商品的市场作用,RO进入到民用给水领域呈方兴未艾之势。
美国在污水深度处理中应用RO技术,将城市二级出水应用此技术深度处理后供给分布在大城市周围的、消耗大量工业用水的工厂,有的供大型建筑物、家庭生活洗涮用水。日本也提出RO技术作为中水回用的深度处理方法。
我国也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与应用,由于环境保护意识的加强及政府环保法律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因此,RO技术在污水处理、中水回用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反渗透是在压力(1~10MPa)下,截流组分为0.1~1nm小分子溶质,使溶液中的水通过反渗透膜,达到分离、纯化、提取、浓缩的目的,它可有效地去除有机物、胶体、病毒、细菌。净化工艺被破坏时,仅降低了装置的出水量,净化效果未变。目前,膜组件的生产已相当成熟,膜的脱盐率高达99.3%,透水量大大增加,抗污染、抗氧化能力加强,设备的运行管理较为简单;膜性能的提高,高压泵和能量回收装置的效率也不断提高。
反渗透中水的回收率在75%左右,COD、BOD去除率率85%以上,同时脱除含氮化合物、氯化物和磷。使用时应有必要的预处理工艺,防止膜堵塞,可采用过滤、活性炭吸附等预处理工艺。
反渗透膜是大家熟知的膜元件之一,相信反渗透膜潜在的应用领域远远还没有被认识和发现,期待未来反渗透膜在更多领域发光发热。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50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