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克格勃的冷笑话
敲门声响起,一个男人打开了门,门外是几个身着军装头戴蓝帽的人。为首的亮出了一张逮捕令:「伊万,你被捕了,我们……」
他的话还没说完,便被男人打断:「同志,伊万住隔壁,我叫瓦西里。」
·克格勃的成立
国家安全委员会(俄语:Комитет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йбезопасности
俄文罗马化:KomitetGosudarstvennoyBezopasnosti)
通称“克格勃”(КГБ,KGB)
克格勃的前身为捷尔任斯基于年创立的全俄肃清反革命和消除怠工特别委员会(即契卡),在年改名为全俄肃清反革命和打击投机及权力滥用特别委员会。年改制为俄罗斯国家政治保卫局,首字母缩写ГПУ,隶属于内务人民委员部。
捷尔任斯基同志(好朴素的样子)
·论名称变更,毛子表示还有谁!
这个我不是黑他,论机构名称变更,恐怕没有谁能超越克格勃:
年12月——全俄肃反委员会(契卡)
年2月——国家政治保卫局(隶属于内务人民委员部)
年7月——国家政治保卫总局(格别乌)
年7月——国家安全总局(隶属于内务人民委员部)
年2月——国家安全人民委员部
年7月——国家安全总局(隶属于内务人民委员部)
年4月——国家安全人民委员部
年3月——国家安全部
年10月至年11月——国家安全部(对外情报机构归情报委员会管辖)
年3月——内务部(年曾与国家安全部短期合并,统称内务部)
年3月——国家安全委员会(克格勃)
苏联解体后——更名为俄罗斯联邦安全局(FSB)
·对内
对内而言,克格勃对苏维埃的影响可谓是方方面面的。
就具体编制而言,克格勃有“对外谍报局、国内反间谍局、军队管理局、边防军管理局、总务局、克格勃驻外站组等。
就党派冲突而言,克格勃一家就占据了这么多的位置,势必会影响到其他机构的人员编制和经费划拨——苏维埃的党派之争从孟什维克党、布尔什维克党开始便一直存在,克格勃发展壮大之后,这种情况变得更加严重。
位于卢比扬卡广场的克格勃总部大楼
而对于军队,克格勃更是令他们胆战心惊的存在。
处于苏维埃特殊的国际地位和国情,军队自然也是反渗透反策反的重点关照对象之一。在关乎国家边境安全的边防部队中,克格勃独占了三十万边防军的份额。
另外值得一提的就是克格勃特别处,该特别处的人员遍布苏联武装部队,一旦发现所在部队情况不妙,可以不经请示直接掌握该部队的指挥权,甚至不经审判对该部队军事主官执行战场纪律——虽然这种说法来自于各种妖魔鬼怪都出来兴风作浪的九十年代初,可信度不大,但也能反映出克格勃在苏联人心里究竟是个什么样的机构。
·八一九事件
如果我们换个思路想想,军队中彻底消灭克格勃势力的话,苏(俄)军又会是怎样的一种情况。举个最极端的例子——八一九事件。
八一九事件组图
随着53年斯大林的去世以及赫鲁晓夫的去斯大林化,克格勃在军队中占据的比重逐年下降,以至于八十年代末期,基本上失去了对苏军的监管作用。
当事件爆发时,尽管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争取到了苏联国防部长亚佐夫元帅、克格勃领导人科留奇科夫等苏联共产党强硬成员和保守派,并得到了副总统亚纳耶夫的支持,但随着塔曼师的临阵倒戈和叶利钦的煽动,这场试图挽救苏维埃于解体边缘的斗争最终以失败告终。
PS:就一个唯心论者而言,苏联的解体是相当可惜的。但就中国利益而言,北方有这位强邻的存在,我们无论如何都是如鲠在喉的——从另一方面也可以佐证,如果党不能指挥枪,后果是极其可怕的。
叶利钦站在塔曼师的号坦克上演讲,苏联解体的标志性图片之一
俄罗斯总统叶利钦让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滚蛋
·对外
作为全球四大情报组织之一,克格勃的对外活动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今从未停止过。-
1.U2折翅
U2是冷战时期美国最好的侦察机之一,在当年那个同步轨道侦察卫星分辨率不高,低轨侦察卫星过境一次需要几天的大环境下,直接派遣侦察机对目标进行越境侦察成了最好的选择。
美军飞行员弗朗西斯·加里·鲍尔斯
美国人一般从巴基斯坦的白沙瓦空军基地起飞,穿过阿富汗进入苏联境内,先后飞越车里雅宾斯克、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基洛夫和摩尔曼斯克,最后在挪威降落。
U2拍摄到的苏联空军基地
这样胆大妄为的越境侦察无异于脱下皮鞋砸在所有苏联人脸上!在赫鲁晓夫的指示下,一张由克格勃特工与地面防空导弹部队配合的大网悄然展开。
克格勃特工买通机师,在代号为“Article”的U2侦察机例行检修时混入机舱,并成功在U2侦察机的高度仪附近换上了一颗特制的微磁螺钉。这颗螺钉平时并不会对高度仪产生什么影响,但当高度仪的指针越过英尺(米)之后,这颗螺钉便会吸引指针靠拢,也就是说超过一万五千米之后,飞机指示的高度要比实际飞行的高度高出许多。
U2早期型驾驶舱
也许是老天也看不下去了,鲍尔斯在执行这次任务时,飞机的自动驾驶仪在英尺(约米)时出现故障,使得他不得不依靠手动驾驶保持航向。
高度仪被动了手脚,自动驾驶仪又出了故障,这要是再打不下来,苏联地空导弹的人估计得收拾东西去西伯利亚种玉米了。
被击毁的U-2侦察机尾翼部分
2.诛杀叛徒
提到克格勃追杀叛国者,很多人都会想到前些日子闹的沸沸扬扬的移居英国的前俄特工被克格勃毒杀一案。不过我想这次行动应该跟克格勃无关,毕竟国际化武组织的人都说了,在这位前特工家中发现的可疑神经毒剂,俄军并没有装备,反倒是北约国家在冷战中生产过不少(消息真实性存疑)
这件事情虽说在外交圈子里闹的沸沸扬扬,英俄两国甚至开始了一轮互相驱逐外交官的报复性角逐,但直到现在,两国之间都没有爆发大规模的口水仗,属于无关痛痒的冷处理——毕竟,克格勃要是真想搞谁的话,那绝对是吃不了兜着走的存在。
前FSB特工亚历山大·利特维年科
这哥们被克格勃投了钋-,年11月1日,他出现中毒症状后入院,同月23日死亡。
造谣“在叙阵亡的俄罗斯英雄飞行员实际上是乌克兰人”的乌克兰大V列昂尼德·克拉斯诺波斯基,在第二天出门办事的途中,被一辆未悬挂号牌的重型卡车撞击,当场死亡。
PS:俄式辟谣可比我们干脆多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54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