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渗透法”上路,昭示着“绿色恐怖”来临,两岸交流将面临寒冬。
▲国民党团为拒绝替“反渗透法”背书,党团成员拉起“抗议恶法,选票制裁”布条,在议场前方集结静坐(图片取自台媒)
年12月31日,在蔡英文的命令下,民进党强渡关山“反渗透法”三读立法,引发岛内外各方的强烈质疑。
“反渗透法”存在多重争议
一是条文争议。
此法案针对的对象是所谓“境外敌对势力”,构成要件为“境外敌对势力所发动、受境外敌对势力指示、委托或资助,进行提供政治献金、受指示助选、法令政策游说、破坏集会游行、散播假讯息干扰选举等活动”,并制定严苛罚则,对违者处以有期徒刑,并科以 万新台币的罚金。其中,概念的界定及各项规定存在极强的模糊性与针对性。如“渗透”一词在法案中并未作具体的定义,但其并不属于法律概念,且带有极强的政治色彩。
另外,该法案也没有规定明确的主管机关,同时规范的面向涵盖广泛,所规定的各项“违法行为”也普遍存在执法弹性空间大,举证困难等问题,被抨击为“罗织罪名法”,形同“东厂法”。
此外,规定的刑事处罚非常严重,但构成要件却非常模糊,存在严重的罪与刑不明确的问题,违背“实质正义”。
其二,程序争议。
此案从年11月27日提出到三读通过总共用了45天的时间,并且期间因选举的原因,“立法院”在18日至30日停会,换言之,该草案整体“立法”时程不超过1个月,从年12月14日,蔡英文下达指令,草案必须在12月31日通过,该法案仅有4天的审查时间,且缺少“行政院”草案版。民进党这种急行军式的“立法”方式让人叹为观止。
为了使此案在如此短时间内通过,民进党全方位动员,从蔡英文挟台湾地区 领导人的身份多次喊话并将其作为选举造势的重要议题之一,到民进党党团高层各种奔走游说,使“立法院”的运作完全“人治化”。
另外,一贯主张“委员会中心主义”的蔡英文及民进党在此案的审议过程中也采取了双重标准的态度,使此法案未经“内政委员会”审议就直接径付二读,违背其所谓的“程序正义”原则,存在严重的程序“黑箱”争议。
图为去年底通过“该法”时,民进党“立委”集体留影。(图片来源:台湾《中时电子报》资料照片)
其三,动机争议。
首先,从法案的缘起来看,其始于“王立强间谍案”,但此案已证实纯属子虚乌有。民进党在选举中一直操弄大陆干预台湾地区选举议题,也并未提出过审查属实的证据,反而是“‘卡神’杨蕙如操纵网军案”彻底坐实民进党利用公权力资源豢养网络力量介入台湾地区的选举。因此,其推动“反渗透法”的理由并不存在。
其次,“反渗透法草案”的 条规定“为防范境外敌对势力之渗透干预”制定此法,但民进党在整个“立法”进程中主要针对大陆,可见其将大陆定位为“境外”,甚至是“境外敌对势力”,这严重违背其所谓“宪法”中对于两岸的定位。在两岸和平发展取得巨大成果,两岸关系亟须深化发展的时代大背景下,民进党仍在违背民意寻求“法理”上的“ ”。
再次,从“立法”的草率性、仓促性以及选前10天敏感时间节点的选择上,也可以看出民进党推动“反渗透法草案”的目的既非为了法律体系的健全,也非为了所谓台湾地区的安全与“民主”,而是为了蔡英文及民进党的选举利益 化。
蔡当局堵台胞出路,大陆为台胞找出路
蔡当局强行通过“反渗透法”,无疑在阻挡台湾民众西进大陆的步伐,使他们失去在大陆创业、就业、求学的机会,损害其利益。
蔡当局强行通过“反渗透法”,把大陆视为“境外敌对势力”加以防范,进一步“反中”、“仇中”,无疑拉高两岸对峙局面,使本处在僵局危局的两岸关系,雪上加霜,使台海局势充满着极度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国务院台办发言人朱凤莲表示,民进党当局为了谋取政治和选举私利,大搞“绿色恐怖”,破坏两岸交流交往,制造两岸敌意对抗, 两岸人民感情,严重损害台湾民众福祉利益。
蔡当局用恶法阻止台胞西进大陆,想把广大台胞圈困在岛内,而中国大陆陆续出台了惠台“31条”和“26条”,让台湾同胞享受与大陆同胞一样的待遇,共享大陆的发展机遇和红利。蔡当局在堵台胞的出路,大陆在为台胞找出路,两相对比,高低立判。
制造绿色恐怖的蔡当局也该上路了
两岸同胞血浓于水,命运与共。民进党当局强推的恶法无法阻挡广大台胞西进大陆的脚步,无法阻挡两岸交流合作的时代潮流。民进党当局背离民心,通过恶法挟持民意,愚弄百姓,制造两岸对立,挑起对抗,在岛内制造“绿色恐怖”,必将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广大台湾同胞爱好和平,希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严重危害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严重损害台湾同胞的切身利益,是一条走不通的死路、绝路。相信台湾民众明辨是非,用实际行动送制造“绿色恐怖”的民进党当局“上路”。
来源:综合华夏经纬网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2550.html